养老金并轨后,工龄的长短是否影响养老金的多少?这个问题概念还是有点混淆的,其实并不是养老金并轨,而是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那么并轨后,工龄对养老金的影响大吗?当然是比较大的。
按照《国务院关于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精神,机关事业单位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全部纳入社保缴费体系,实行和企业一样的退休制度,即从2014年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要按照社保法的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缴纳住房公积金。其中养老保险缴满15年及以上,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才可以办理退休,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和企业的退休制度完全相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轨”。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以后,工龄的长短对养老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工龄,是指国家承认的连续工龄或是工作年限,那么哪些工龄是国家承认的呢,简单地说就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工作的工作年限。这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在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实行之前的工龄,可计算为视同缴费年限,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为退休工龄,视同缴费年限的工龄,在计算缴费指数时,很多地方都是按照140%的缴费指数来计算的,可见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是比较高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以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于工作稳定,参加工作的工龄一般都比较长,大部分人都在30年以上,因此他们的视同缴费年限也比较长,所以在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普遍高于企业退休人员,或是实际缴费年限的人员。
具体到养老金的计算中,对于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退休时的养老金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一是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是退休时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工资之和的平均值,按照每缴费一年(含视同缴费年限)发给1%的基础养老金来作为计发基础养老金的基数,由于这是按照视同缴费和实际缴费年限来计算,在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相同的情况下,工龄多一年,基数就要多1%。比如退休时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为8000元,平均缴费指数为5000元,二者的平均值为6500元,那么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就是每年每月领取65元,如果缴费15年(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月领取的基础养老金为975元;如果缴费30年(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月领取的基础养老金为1950元,以此类推,工龄越长,基础养老金就会越高。
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越长,虽然这里面包含视同缴费年限,过去由于不缴费,所以视同缴费年限给它确定了140%的缴费指数,这样折算到个人账户里的资金肯定要高于缴费年限比较短的人,个人账户总额除以计发月数后,肯定是工龄长的人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要高于工龄短的人。三是过渡性养老金,这部分视同缴费年限越长的人,其养老金水平也越高,因为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是按照140%来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实际上是对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没有实际个人账户或是个人账户低的一种过渡性的补偿措施。
综上所述,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以后,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龄比较长,视同缴费年限也就比较长,所以对养老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本文地址:http://www.spicezee.com/banli/181148.html
人今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办发〔2019〕10号”文件,宣布“关于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意见”。文件指出,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查看全文]
【中国社保网编辑按】五险一金是什么?相信每位刚入职的新员工面对复杂的社保体系都是一头雾水,人事经理时常被员工一些幼稚的问题问得不耐烦,本地宝办事易频道为您整理出...[查看全文]